确切的说并不是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这件事情时候选择了被动的忍让,而是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英法两国选择了默认牺牲。当时英国一边要保证波兰的军事安全,另一方面英国和法国认为东欧之间的战争没有必要进行插手,毕竟这不涉及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德国的诉求。
没有想到德国一心想要掀起更大的波浪来一场世界大战,在慕尼黑的时候英法两国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的时候,没有要求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部分的***做出担保。希特勒在英国和法国暧昧的态度之间感受到了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况且历史上波西米亚地区也属于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希特勒理所应当的把捷克吞并了。
当时英国政府的态度从最初的仅仅为法国做担保,转变成了给波兰做担保。这是因为当时英国支持法国,所以法国政府有了后台之后关于国际政策的态度十分强硬,做了波兰的担保国家。这等于说英国也因为法国变成了和波兰在一条板凳上的蚂蚱,要死一起死德国如果对波兰宣战的话等于说是对英国法国同时宣战。波兰政府认为既然有了英国和法国的支持,那么在关于德国问题上就可以硬气到底。令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英法两国真的会因为波兰参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慕尼黑签订的协议大家都认为只要满足德国的合理诉求就可以阻止德国进一步的扩张。
苏德条约的情况下,即便是英法两国救波兰也是在做无用功。假设英法联军打败了德国,苏联一定会趁机占领波兰。如果德国和波兰开展德国战胜那么波兰将会被德国统治,就是这样的局面是。假如德国战败,没有战时允许苏军入境的协议,苏联也会在英法打败德国的时候占领波兰。
我就不长篇大论的,简单的讲一战爆发前,谁都没想到科技的进步把战争变得如此残酷。一战以前,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恐怕都没有一场战争像一战那样伤亡惨重。可惜想象战争中英法等国那种家家戴孝、户户哀泣的场景,战争的创伤对欧洲是个巨大的打击。
作为穿鞋的英法还愿意陪着光脚的德国再来一场输死搏斗吗?
就好比你已经家财万贯,还愿意和一个泥腿子抢一块饼吗?
德国吞并捷克是捷克总统被胁迫签字,双方具有象征性合作意愿,且英法两国一战中经济崩溃,不愿再次与德国发生对抗,所以奉行绥靖主义,姑息迁就德国的军事扩张。
德国进攻波兰英法立即对德国宣战,是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的保护波兰不受侵犯的条约义务。
捷克是一个小国,但是军事工业上却极为出色,研发有很多较为出色的产品。
首先在轻武器上,捷克人就有很多优秀作品。比如其研发的ZB系列轻机枪,不仅出口到了中国等国家,还对英国这个当时的军事霸主产生了影响,英国的布伦式就是在捷克ZB33机枪基础上改进生产的。即使是到了二战之后,捷克依然有很多优秀武器,比如CZ75手枪、VZ61蝎式冲锋枪、VZ58突击步枪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武器。
而在重武器方面,捷克同样有自己的优秀作品。二战前,捷克就自行研制生产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性能水平在当时属于一流水平。后来德国占领捷克,捷克产的35(t)、38(t)等坦克就被德军接收,作为制式装备使用,直到二战末期这些坦克底盘还在生产,著名的马德尔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等,都是在捷克坦克底盘基础上研发的。
像火炮等其他重武器,二战之前的捷克都能自行研发生产,当时的斯柯达公司还是一个有名的军火公司,生产包括火炮、汽车等多种装备。在被德国占领后,捷克的很多兵工厂就转而生产德军的武器装备弹药,冷战时期,捷克也是少数几个能生产包括T72坦克在内的部分苏式重武器的华约国家。
不过在如今,捷克基本只有轻武器等少数领域还算不错,在重武器方面已经完全不如往日了。
在二战期间,小国出名枪是不争的事实,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其中之一。
二战前夕,希特勒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英法妥协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二战开始后,捷克斯洛伐克百万精兵不战自败,不仅给了希特勒大量兵员,还将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兵工厂奉送德国,源源不断的为德军供应先进武器,成为了希特勒最大的帮凶。
这是一个工业实力可以跟当时德国持平的国家,地理位置也是相当有利于德国的工业发展。德国有克虏伯,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和这个差不多的斯柯达,同时捷克布鲁诺的枪械也是相当先进的。捷克斯柯达和布鲁诺两家兵工厂的巅峰时期产量是英法两国的总和,元首看到后都笑了。
其中,布鲁诺兵工厂和中国也渊源颇深。1920年,布鲁诺兵工厂应中国东北军的要求,为其独家设计了一支传奇步枪——ZH-29半自动步枪。
ZH-29半自动步枪按照当时主流的毛瑟步枪进行设计,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56毫米,全枪重4.54千克,弹匣容弹量20发。可以说这支步枪把半自动步枪和卡宾枪的部分优点全部吸收了进去,然而也凸显出了一个缺点,那就是贵。
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于1920年开始设计研发,1930年正式进行量产。在量产后的第一批里,中国东北军直接购买了150支,全部装备到了张学良的警卫队中。后来又陆续购买了10000多支,装备到国军班长级别以上的军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