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拳击的重量级平均体重在两百磅,身高评价一米八五左右,是观赏性很强的拳击竞技比赛,因为身高体重的原因加上运动员出拳重,他们不但要让自身练就重拳,还要训练躲闪,抗击打能力和提高躲闪的脚步练习,因为体重和重拳出击的功力所以击倒率也大大提升
职业拳击一共有十七个级别,分为三个大项:
1、重量级别:金腰带、重量级、次重量级、轻重量级。
2、中量级别:超中量级、中量级、超次中量级(青年中量级、初中量级)、次中量级。
3、轻量级别:超次轻量级、次轻量级、超最轻量级、最轻量级、超次最轻量级、次最轻量级、最次轻量级、迷你轻量级。其实职业拳击是商业化产物,从诞生起,就与金钱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拳手以打拳赚取出场费和奖金,组织者则以盈利与否作为一场赛事成功与否的标准,观众在尽情歆享拳击带来的***时,还可为自己看好的拳手压上赌金碰一下运气。
拳击比赛公斤级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划分成不同的级别。
职业拳击比赛分为17个级别,具体如下:
1、重量级(86公斤级以上)
2、次重量级(86公斤级)
3、轻重量级(79公斤级)
关于这个问题,拳击和MMA搏击比赛的选手体重划分通常是按照以下几个级别进行划分:
拳击:
1. 无限制级别(Heavyweight):超过200磅(90.7公斤)
2. 十二级别(Cruiserweight):200磅以下(90.7公斤)
3. 轻重量级别(Light Heavyweight):175磅以下(79.4公斤)
4. 超中量级别(Super Middleweight):168磅以下(76.2公斤)
5. 中量级别(Middleweight):160磅以下(72.6公斤)
6. 超轻量级别(Super Welterweight):154磅以下(69.9公斤)
7. 轻量级别(Welterweight):147磅以下(66.7公斤)
8. 超轻量级别(Super Lightweight):140磅以下(63.5公斤)
mma比赛的重量通常分为8个等级:蝇量级(小于57kg)、雏量级(57kg-61kg)、羽量级(62kg-66kg)、轻量级(66kg-70kg)、次中量级(71kg-77kg)、中量级(78kg-84kg)、次重量级(84kg-93kg)和重量级(93kg-120kg)。
拳击和MMA比赛对体重级别的划分是不同的,而且拳击和MMA各自都有好几个不同的组织,比如拳击分国际拳击联合会(IBF)、世界拳击理事会(WBC)、世界拳击协会(WBA)和世界拳击组织(WB0),而MMA赛事则有如UFC、Pride、Strikeforce等,还有国内的锐武等,同类赛事的不同组织的级别标准也不一定一样。 职业拳击的级别划分相对更细一些,一般标准如下: 迷你轻量级(48公斤级) 最次轻量级(49公斤级) 次最轻量级(50公斤级) 超次最轻量级(52公斤级) 最轻量级(53公斤级) 超最轻量级(55公斤级) 次轻量级(57公斤级) 初轻量级/超次轻量级(59公斤级) 轻量级(61公斤级) 初次中量级/超轻量级(64公斤级) 初次中量级/超轻量级(64公斤级) 次中量级(67公斤级) 初中量级/超次中量级(70公斤级) 中量级(73公斤级) 超中量级(76公斤级) 轻重量级(79公斤级) 次重量级(86公斤级) 重量级(86公斤级以上) 而UFC于2001年制订的级别划分标准为: 轻量级(65.7kg~70.3kg)) 次中量级(70.3kg~77.1kg) 中量级(77.1kg~83.8kg) 次重量级(83.8kg~92.5kg) 重量级(92.5kg~120.2kg) 除此以外,UFC理论上还有低于57公斤的蝇量级和超过120公斤的超重量级,由于符合条件的选手不太多,平时很少采用。这些划分标准都只是参考,级别测定要以当时官方公布政策为准,不同级别有可能进行合并,所以级别标准并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选手体重称量的时间和地点由比赛组委会指定,在监督下进行,一般在比赛开始前24小时之内完成。 选手如果错过称重,将被取消比赛资格,由其他选手顶替参加当日比赛。如果选手体重不符合报名标准的话可以在四小时内重新称量,次数不限,但如果在称重截止时间(一般是比赛当天)的体重依然不达标,选手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其他选手顶替参加当日比赛,有冠军头衔的选手甚至还会被取消冠军头衔,所以说称重不过的后果很严重,因此大家临近比赛时才会玩命地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