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年熬夜看球,为了看球,把爱人什么都不懂给培训到认识这俩人,尤其是喜欢希金斯。我容易吗?
十年来,希金斯一直都在超一流高手阵营。相反金左手马克一度跌落到32强之外,甚至在2017年想退役。就是对自己这个项目的热爱,支持到了今天。
这个决赛,才真是炼狱中的精灵的蜕变升空。是对心理素质的煎熬般的磨炼。一个奋力拼搏,一个紧追不舍。一个诚惶诚恐,一个咬牙坚持。这就是一种精神。2人都是强者。
斯诺克世锦赛属于大型赛事也极具观赏性 最主要奖金高 而且更容易吸引大牌球星参赛 虽然赛制漫长但是付出跟回报成正比 其他的比赛 我们称之为小型赛事 适合排名靠后的球星来提高成绩获取积分 提升影响力 总之竞技体育 都是服务于观众 只要是比赛 没有所谓的本质区别 无非影响力不同 望采纳 谢谢
世锦赛与其他比赛规则上并无特殊之处,它是斯诺克职业赛中份量最重的比赛,相当于足球里的世界杯、网球里的大满贯、田径赛场的奥运冠军,影响力最大。
按照WPBSA的分类,斯诺克比赛主要分为两大类:排名赛(Ranking)和非排名赛(Non-ranking)。非排名赛中又包括邀请赛(Invitational)、变种赛(Variant)、职业-业余赛(Pro-am)等。但排名赛里又有个不清不楚的关系,以前有ET、AT、PTC等赛事,积分和奖金计算入排名,但冠军不算做排名赛冠军统计,官方写法Minor Ranking,这又容易与中文里对排名赛中规模较小的如里加***赛、保罗亨特精英赛等赛事“小型”排名赛的叫法误会。斯诺克里平时讲到的排名赛冠军特指Ranking,并不包括Minor Raking,像著名的世锦赛、英锦赛、本土系列赛等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排名赛,而印度公开赛、直布罗陀公开赛、单局限时赛虽然规模小,也是排名赛冠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斯诺克多年被诟病的赛事分级事宜。大到英锦赛、世锦赛,小到里加***赛、保罗亨特精英赛,都叫排名赛,导致最近好多“水货”排名赛冠军诞生,比如小怀特、麦克吉尔、瑞恩戴等人都实现生涯零突破。
斯诺克比赛分级一直被建议向网球靠拢,其实排名方式由积分变成奖金也是参考网球。男子网球赛事按级别分为ITF大满贯、ATP***赛、ATP黄金巡回赛、ATP国际巡回赛,巡回赛里又根据奖金多少分为相应K赛事。这样划分对于比赛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一目了然,也便于选手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对应赛事,减少了鱼龙混杂可能性,已致降低比赛观赏性。
首届世锦赛举办于1927年,当时叫职业斯诺克锦标赛,1935年更名为世界职业斯诺克锦标赛,50年代管理混乱,出现多次非正规赛事;60年代又变革为挑战赛形式,1969-76年才变为淘汰赛制度。1976/77赛季世锦赛转战克鲁斯堡,这才变成现代斯诺克。
初代霸主乔戴维斯统治了早期世锦赛,共拿下15个冠军,他弟弟弗雷德和普尔曼各拿8个冠军,他们的冠军虽然也是实打实,但好比篮球里拉塞尔一样,记录太早,对现代篮球影响力不及乔丹一样。
最初接近现代斯诺克的世锦赛统治者为雷里尔顿,他在70年代拿了6个冠军,包括一次克鲁斯堡时代;进入80年代后,老球王戴维斯异军突起,拿下6个冠军,包括一次三连冠;90年代,是皇帝的天下,世锦赛拿下7个冠军,包括一次5连冠,至今还靠着这些记录冲击历史第一人宝座;进入21世纪后,75三杰轮流坐庄,三人拿下过去19次冠军中的11次,其中奥沙利文5次,希金斯和威廉姆斯各3次,另外塞尔比也在4年内3夺冠军,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