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里约奥运会换球拍,林丹里约奥运会换球拍了吗

tamoadmin 热点聚焦 2024-09-29 16 0

十年前的韩国赛,林丹向老帅李矛扔拍子是怎么回事?

10年前的韩国赛,是08奥运会的前站,林丹及其中国教练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加上韩国并不公平的竞赛裁判环境,加上年青气盛的林丹,冲突也属正常,也体现了林丹的性格,舍我其谁的霸气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运动员。

超级丹也有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先回顾一下场上我们看到的场景:08年的韩锦赛,林丹决赛面对韩国人李炫一,比赛中出现了5次错判,林丹前4次申诉都成功了,当第5次申诉时,时任韩国队主教练的李矛不干了,他对林丹说:“前面都判给你了凭什么还 要判给你 ? ”

李矛这句话点炸了林丹,后者一把将球拍摔向李矛,并且和韩国教练组争吵起来。事后李丹说,如果他是外国人他就无所谓了,但李矛是一名中国人,为啥表现得比韩国人还激动。最后这起事件被媒体称作是“韩国口角风波”。

林丹里约奥运会换球拍,林丹里约奥运会换球拍了吗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李矛拿着韩国的薪水,理应为球队争取利益,林丹不会不知道。同时李矛为啥那么迫切的要赢中国队,李矛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这一切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李永波和李矛的矛盾,当年他和李矛是一起在锅里抡过勺子、同榻而卧的。但当他们把国羽带到正轨后,李永波骨子里的控制欲和李矛的骄傲就开始频繁的相互撞击了,最终李永波成为了胜利者,并一呆就是25年。李矛则在外面颠沛流离,中国羽毛球的辉煌再与他无关。心里这口气,李矛怎么能不发泄出来,战胜国羽无疑是他最有利的报仇武器。

林丹作为李永波最喜欢的***,也当然要替教练出头,或者让李永波看看自己的忠心,所以这场矛盾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说起林丹对李矛扔拍子一事,还得从2008年1月在韩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说起:当时李矛出任韩国男单主教练,场上是林丹对韩国的李弦一,林丹打出一个边线球(如图3)当时是没有鹰眼挑战,边裁判出界?而林丹认为压线(按当时是边裁为准),从录像来看是韩国的教练李矛指手划脚,感觉李矛比本地韩国教练动作还大,口中还带有点骂人的意思?加之李矛刚从中国去韩国当李弦一的主教练,对中国羽毛球内部有不满?恨不得自已教的队员能战胜中国队员?林丹看到李矛这样的举动就手拿羽毛球拍子上前去(被在场的人员挡开),李矛认为是林丹想打他?评心而论(我都想揍他),为什么?因为你去国外当教练是你的事,但动作不能做得太凶恶(不出声做一下手势)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体育比赛是以实力说话,当然更要公平竞争!各位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林丹2014亚运会用的是什么拍?

尤尼克斯。

     仁川亚运会林丹用的球拍牌子是尤尼克斯。

    2014年,林丹与尤尼克斯签了九位数天价长约,并保证使用日本器材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

林丹同款球拍是什么型号?大家都是哪里买的呀?

林丹同款羽毛球拍是威力系列的VTLD-F,大家也叫它老豆腐,这把拍子我是在YONEX天猫旗舰店入手的,前两天刷某猫,发现YONEX这段时间还在搞2周年店庆活动,是入手YONEX产品的最佳时机了,好多款热门产品都有活动优惠,力度也蛮大的~喜欢林丹的话,YONEX天猫旗舰店还有林丹同款专区,衣服、鞋子、羽毛球包都有,趁活动入手最划算了。

林丹边打球边换球拍是不是不尊重对手?

绝不可能为了炫技而故意换拍子,就是拍线断了,而断线之后最好能立即换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专业运动员,使用的球拍磅数很高,高磅数的特点是拍面弹性小,硬度大,从而实现精准控制,出球直接,那么断线了之后,就无法实现这个目的了,所以首选一定是换一个准备好的拍子,而不是用断了线的拍子继续打,这恰恰是林丹对每一分,甚至每一个都精益求精,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的体现,试问,如果是双打运动员断了拍或者线去换拍子你会认为是装逼多还是想要继续战斗的成分多呢?林丹作为最顶级没有之一的羽毛球运动员,这些都已深入骨髓。

运动员在回合中换拍,恰恰说明对每一分都非常重视,也说明他的精力高度集中。我们业余打球碰到断线往往就继续打了(其实很损球拍),但是出球质量会很差,更不用说执行战术。所以在重要的比赛上,能第一时间换就快换,断了线,一般挑个高球还是能争取到时间的。双打节奏快更易断线,有同伴撑着,换拍更常见。林丹这个球不够高不够远,阮天明杀得并不重但还是来不及接回去了。

1.断线的球拍手感变化很大,回球相对断线前没力气。发挥不了水准,容易失分,所以换拍。2.对于比赛时断线,一般水平高的羽毛球运动者才能发现,一般是通过手感和听觉去发现断线,而不是视觉。3.对于比赛时换拍,我认为这是林丹强大的地方,回个后场高球,然后跑起来换拍准备接杀。2016奥运会中的这球我觉得是差点能救起来的(不过丢了就是丢了)。不过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操作骚起来也是人之常情。4.我觉得拿着个说林丹装逼的媒体有些不太合适,毕竟断线的时候这么操作都看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