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混双回放,奥运会混双回放

tamoadmin 体育赛事 2024-10-25 4 0

韩国羽毛球选手郑在成突然心脏病去世,对他生前的成绩你有多少了解?

写悟空问答这么久,第一次写稿时心情有些沉重。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是郑在成去世了,他的老搭档李龙大还在备战东京奥运会呢。

我是在今天上午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发了这个消息,才知道郑在成去世了。听说是今天(3月9日)上午在家里去世的,突发性脏病。另据韩国媒体消息,郑在成3年前在一次体检中便发现心脏有问题。

奥运混双回放,奥运会混双回放

说实话,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楞了一下。毕竟郑在成淡出世界羽坛已经有将近6年时间了。

小编也是一名羽毛球记者,虽是打酱油角色,但也采访过几次郑在成/李龙大。当然,每次采访时,媒体的问题基本都抛向了更加帅气高大吃的李龙大,郑在成在媒体面前更像是一个配角。

郑在成去世后,一个好友说有一次赛后发布会,郑在成默默地说他要结婚了,但当时没几个媒体继续去追这事,大家的焦点都是李龙大。一声叹息.....

下面,我们来看看郑在成的职业生涯吧。

1982年出生的郑在成没有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冠军在手,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名伟大的男双选手。

看到这个问题有点沉重,上午就被朋友圈刷屏,开始以为是假的,自己搜索以后,才发现是真的。题主的问题没毛病啊,说的就是郑在成,没人说李龙大啊,不知道为何几个回答都说题主弄错人了。

一开始了解到郑在成只是因为风云组合,他们成龙组合是风云的老对手,劲敌。与傅海峰高大的身材帅气的外表不同,我们更愿意称呼郑在成为大叔,这个亲切的称呼,足以说明球迷对他的喜欢与认同。不足一米七的身高,却在成龙组合中扮演后场重炮手的角色,弥补了李龙大后场进攻不足的缺点,让李龙大前场出众的能力得以发挥,也是这对组合成为顶尖双打的保障,可以说,郑在成功不可没。

而他的运动生涯荣誉,下面我将附上几张图来说明他作为双打运动员的伟大。

他生命中几场重要的比赛:

1 韩国队在2008年雅加达汤尤杯打入决赛,他功不可没。

郑在成突然去世!!不是李龙大,你先搞清楚再来问吧。成绩最主要的就是伦敦奥运会铜牌吧,他同时也是那一年退役的。但是他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杀球,从没有下网,以前经常看他打球的人应该都有印象,这一点或许比他的成绩更让人觉得服气。虽然他其实并没有非常突出的成绩,但是他还是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多指打羽毛球的人或者关注羽毛球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挺遗憾的,愿天堂也有羽毛球,一路走好。

他年仅35岁,与李龙大组成“成龙”组合,从此世上再无成龙组合,令人悲痛。

2009年海德拉巴世锦赛男双决赛 蔡赟/傅海峰2-1(21-18/16-21/28-26)郑在成/李龙大,决胜局(28-26)更是世锦赛历史上最焦灼最激烈的一局比赛,双方分差在这一局当中从未超过3分,全程共出现了18次平分,两对组合经过总计7个冠军点的白热化争夺才得以分出胜负。虽然,最后蔡赟/傅海峰最后夺冠,但是郑在成/李龙大也是令人敬佩的对手。强烈建议大家回看这场比赛!

蔡赟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中回忆道:

每当我想起海得拉巴世锦赛28:26那局球,总是心潮起伏。

作为球员我怀念那些惊险跌宕的比赛,那是我们努力拼搏的印记。

我更怀念那些战斗不息的对手,他们的坚毅和顽强使我心生敬意,又鞭策我奋勇向前,不舍昼夜。

......

樊振东0-5落后,马龙连丢2局,乒乓球男团玩心跳还是没睡醒?

是养狼战术,该输还得输,不然国际乒联会出更严格的手段限制中国队,如果真的称霸乒乓球,不好意思,下一届有可能金牌更少,或者改比赛规则来限制你的能力发挥。不把对手养出来,自己人打自己人,会没有观赏性,也没有竞技性。

以我业余爱好者的经历告诉你他们既不是玩心跳也不是没睡醒。原因可能以下几点:

一、能打到半决赛的球队就没有弱者;二、他们背负着全国人民寄托夺金的压力,因为乒乓球没有夺金在国内人看来就是失败。

三、在球的技术水平差距没有太大的情况下,是否熟悉对手球路也是一个很关键因素,如果不熟悉,那么技术再好也要有适应的过程。综上所叙,樊振东、马龙和陈梦开局落后或者输球就很正常了。但适应期过了之后,他们的技术优势就会更好的体现出来,所以最后他们还是赢球了。最后希望他们对xiao日本的时候不能放松,要像“不懂球”的胖子说的那样,让他们没有活路,中国乒乓球加油💪💪💪补充,打脸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日本输给德国了,决赛我们对德国!

韩国男乒赛前准备很充分,队员们的拼劲也充分调动起来了,这场球反映了韩国男乒的真实水平。相较而言,国乒的准备工作不如韩国队做得好。除了马许的双打夲身具有绝对的实力外,小樊和龙队都显得有些被动,最后还靠是功夫高于对方和丰富的大赛经验,才艰难取胜。但我相信最后的中德之战,我们一定能看到精气神焕然一新的国乒。胜利属于国乒!

直播我都看了,中国健儿有包袱,相反外国选手敢打敢拼。好的是中国健儿顶住了压力,逐渐适应对手以后,实力彰显,最后力挽狂澜!不得不承认,乒乓球国外现在进步也很快,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