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杜波认为,5G时代开启的是众多行业的蓝海市场,由运营商向诸多垂直行业的创新扩展是5G网络的要求。新应用场景太多了,也必然要求对应的硬件实现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从GPRS到4G,单单手机的存储容量从几百M已经升级到256G。对于终端其他方面的要求,显然会同样强烈。
上个月,在伦敦举办的第八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发布了5G十大应用场景***。经过甄选排序,共列举了5G十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包括: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智慧城市。
这10大潜力应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增强移动宽带场景(eMBB):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极致的通信体验。
其中,云VR/AR、无线家庭娱乐(如4K高清视频)、无线/远程医疗、社交网络等均属于这类,此外还有远程教育、外场支援等等应用,都可以归入这个大类。
二、大连接场景:5G将带来万物互联的能力,使得社会上的万事万物具备了可感知的能力,物联网可以帮助现代产业向更高级的智慧产业升级。
其中,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无线医疗、个人AI助手等均属于此列,还有工业信息化、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等行业应用。
三、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更安全,或者让我们对世界体验更丰富、更精彩。这些业务对差错的容忍度非常小,需要通信网络非常稳定;同时,它们对网络时延也有更高的要求。
去年12月,第一个可以应用的5G新空口规范诞生,包括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在内的多家运营商,以及高通等多家业界厂商共同发表声明,称首个5G新空口标准的完成为全球移动行业开启5G新空口的全面发展、支持于2019年尽早实现5G新空口大规模试验和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础。
而在商业化进程上,中国移动等等都已经相继宣布了在5G的部署,比如中国联通,其已经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签订了协议。届时,在大会期间,联通将会为用户提供包括5G在内的通信服务……
关于5G的应用场景,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曾发布了5G十大应用场景***。其中共列举了5G十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包括: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智慧城市。
事实上,从这些场景来看,这些应用并不是5G的新应用,而是已经存在的应用场景,需要划重点的是,它们虽然存在,但还需要5G的进一步协助。
从这些应用来看,5G应用主要具备三大特征:
第一:需要稳定高效的通信速度
就以自动驾驶为例,现有的感知技术,如雷达、摄像头等实际上都只给车提供了一个看的能力,没有办法跟车实现互动。而有了5G的交互式感知,车就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到一个输出,除了能够探测状态,还可以做出一些反馈。与此同时,像自动超车、车辆编队等等都对通信的可靠性和延时性提出了要求。
第二:增强移动宽带应用
5G有那么邪乎吗?
其实5G芯片跟4G芯片相比升级不大,用的还是4G的OFDM调制解调技术,所以对于各大芯片厂商来说,升级并不难。只是扩大频谱的支持范围,兼容更多新天线而已。
这可比4G时代的全网通、五模十三频、七模十九频要简单的多。因为那是将CDMA、TDSCDMA、OFDM几种不同技术集中在一块芯片上。
所以高通、Intel才会提前那么早就推出了5G芯片。华为能在5G标准推出后4个月,就拿出自家的5G芯片——虽然芯片个头实在是太大。
重点其实是在5G这个技术身上。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吗?
看起来5G的Rel.15标准冻结了,5G手机也可以招摇现世了,5G移动宽带也可以媲美光纤了,但我们离真正的5G还很远。
因为,我们的4G都还未真正普及。目前大部分人使用的智能手机,还处在3.9G水平,部分旗舰产品才刚刚跨过4G标准门槛!
我们见过最多的4G宣传,就是声称4G的网速可以达到1Gbps,就是125MB的网速。这速度已经超越了大部分普通家庭宽带,但是谁的手机网速达到了这一标准?
但这确确实实是4G的一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