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司法解释规定,夫妻单方借款的债务,只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或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但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这样的债务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否则需要根据夫妻共债共签的原则进行认定。
***判决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般都会在判决书中进行说理,作为当事人可以认真看看判决书中对于借款事实及用途等认定(所以在提问的时候,最好详细说明或者附上相应的判决内容,这样更好更方便分析),同时为何认定该债务属于共同债务,并结合案件事实及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若对***判决不服,及时拟好上诉状并提起上诉。若判决已经属于生效的判决,及时向***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申请抗诉。
在唐代墓葬级别越高,墓道就越长,天井数量就越多。上官婉儿墓出土时被发现有五个天井,符合她正二品昭容的身份。上官婉儿墓有壁龛和陶俑,这也是等级较高的墓葬才有的。
上官婉儿墓葬内棺床被人为破坏,她的棺椁也不翼而飞(或者说她的下葬极其简陋没有使用棺椁)。上官婉儿墓也没有发现盗洞,证明棺床毁坏是官方所为而不是盗墓贼所为,也就是李隆基差人干的。她的墓穴很可能是生前建好,所在地也是唐朝的风水宝地,附近也都葬着达官显贵,其中还包括太平公主的女儿。
上官婉儿下葬时是罪人之身,是政变的失败者。出了零星的陪葬俑,墓里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有。墓室的毁坏也代表着政治上的否定。
上官婉儿墓葬内发现残缺骨块,但没有盛装动物祭品的容器碎片,因此骨块可视为人骨。但是它朽坏得很厉害,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上官婉儿的墓志志盖上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开头却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昭容高于婕妤,前后并不相合。其实上官婉儿死士身份是婕妤(原本是昭容,因故降为婕妤)。后来唐政府追封其为昭容并安葬。估计墓志昭仪刻于追封前,等追封的诏敕下来后来不及修改正文,于是在志盖上做个补救,刻上“昭容”二字。
墓志两边的墙壁原本有壁画,但由于此处是农田,千百年来用水浇地,水顺着土壤的孔洞慢慢渗下去,将上官婉儿墓的壁画都给泡坏了。按照唐墓的一般规律,妃嫔壁画应该是宫中生活的再现。但是上官婉儿墓壁画只能依靠想象了。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参考书目《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墓出土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墓志铭让我们对上官婉儿有不少和以前不同的认识。
墓志铭有一些之前史料未记载和与之前史料记载不同的地方。
(上官婉儿墓志铭)
首先墓志铭记载了上官婉儿十三岁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才人,这是之前史料从未记载的。才人是后宫妃嫔的一种品级,位列皇后之下的第五等级正五品。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宫中后,品级就是才人,一直到李世民去世,武则天做了12年才人。
之前的说法是上官婉儿14岁被武则天发现后使用,没有上官婉儿成为李治才人的记载。这个才人可能是武则天为方便使用上官婉儿给的一种名义,上官婉儿未必履行过作为李治妃嫔的义务。把自己亲信送到丈夫床上也不像武则天这个强势女人的作风。
上官婉儿之前是后宫奴婢,13岁就成为才人,说明武则天一开始就给予了上官婉儿很高的地位,而不是赏识一个奴婢逐步提拔的模式。
(上官婉儿)
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41岁的上官婉儿被封为李显的昭容(后宫中皇后之下的第二等级正二品)。
不熟悉其墓志铭及出土文物,给不了你想要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跟随太平公主是跟错了的,因为无论如何她是得不到皇位的,何况随着韦后临朝,太平的权势越来越小!
所以,她跟随韦后有其必然性,前面有武则天的例子!一个犯官之后,她若看不清形势不会掌握权柄那么多年;一个女流之辈,除了韦后她已经没有什么靠山!追逐权力已经成为其天性,所以,李隆基杀她有十分的必要性,因为她前面跟随武则天,后面叛归韦后和安乐公主,立场不坚定,所以才更有清除的必要!
上述浅见,仅作参考。
2013年,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掘出了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葬,墓地破坏严重,但是上官婉儿的墓碑保存完好,其墓志铭的内容给后人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史书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以才女形象见于史书,关于她的诸多记载都见于正史,她主要有两个特征:才华横溢;参与政治。
上官婉儿墓志铭的发现,通过上面的内容发现了很多不同于史书的信息,上官婉儿童年时期受到其祖父上官仪的牵连,被收押掖庭为奴,她的母亲郑氏并没有放弃对她的教育,努力培养,在上官婉儿13岁的时候被武则天发现其才华,收为私人女官。
根据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发现她与史书记载有很大的出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正史都记载了上官婉儿与韦后和安乐公主沆瀣一气,把持朝政,力图重现武后女人称帝的局面,力主安乐公主登基称帝。
通过墓志铭的解读,恰恰相反,上官婉儿却是极力反对唐中宗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甚至不惜服毒以死相谏,这就完全推翻了史书上关于上官婉儿依附安乐公主、韦后的不实记载。
上官婉儿的死也并不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那样,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了政变,推翻了韦后乱政的局面,而李隆基的政治联盟是著名的太平公主,很多史书都记载了上官婉儿此时已经快50岁了,依然依附于太平公主,重新保持着对朝局的影响力。
李隆基政变成功后,为了剪除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确保自己能够皇权独大,对太平公主也进行了清剿,而上官婉儿也死于此次政治斗争。
但是从墓志铭的发现来看,上官婉儿其实是被误杀,她没有依附于太平公主,此时的上官婉儿对大唐朝局毫无影响,李隆基没有必要对她进行杀害,她只是由于过去的名声而受到了牵连,死于非命。
根据上官婉儿墓出土文物来看,至少以下几点可以确定:
一、上官婉儿籍贯甘肃天水,与河南上官氏无干。因此,河南上官后裔来求移葬被驳回。
二、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是一党。从发掘出的墓志可知,太平公主哀其死,并资五百绢以吊之。
三、上官婉儿是彼时的女权主义者。她先奉则天女帝,后与太平一党,中宗逝后,又欲拥安乐公主为太女,说明她挺赞成女权。
四、上官婉儿行事机变。墓志言她曾多次谏韦后事云云,应为逝者尊者讳,此为婉儿两面讨好行径。
五、墓志虽语焉不详,但不能掩盖婉儿先侍高宗,又奉中宗之迹。一女侍二男,二男还为父子,充分说明唐时风气之开。
上官婉儿墓的发掘,也留下一些疑惑:
一、墓中无尸骨,去向在行处?
经发掘,婉儿墓中并无其尸骸,她的尸首去了何处?为人盗走?被仇家挫骨扬灰?被偷梁换柱,实则当时未死?……
二、墓穴曾被破坏,却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