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这跟近代中国倍受列强欺凌的情景和道理是一样。
19世纪上半期,当然当时的日本还没有经过明治维新,还没有变强大。
当日本在锁国政策下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正在快速转变,英、法、俄、美等国成为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它们在经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洗礼之后,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殖民地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
1853年7月8日(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嘉永七年三月三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同意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口,美国船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加煤上水,并得到粮食等物品的供应。条约还允许美国在上述两港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不久,英、俄、荷等国援例而至,也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
谢邀
这个是不准确的。
因为荷兰当时是日本幕府唯一允许经商的西方国家。这个是跟日本战国后期德川幕府形成之前的一段历史有着关联的。
在黑船事件后,签订的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和日本的历史教授们聊天,他们并不认为这个是不平等条约,是日本胜出的条约。如果不是大名们目光短浅,日本应该用这个条约和当时的全世界都签订一下才合适,可以更多的***日本的本国经济。
而在当时,德川幕府的末期,因为各地大名们爱面子,所以觉得条约内容”似乎“不平等。其实根本不是,最惠国的优待其实日本人根本不在乎,进口的东西本身贵族们也都有,平民又用不起,商人们得到了新产品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日本当时的出口却因为黑船事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所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和1840年的***战争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市场内容的不同,并不能称作是单方面的不平等条约。
这个问题就要首先说道日本文化的特性。日本是个岛国,而且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岛国,这就产生一种矛盾的民族特性。其往往表现的,“既固执己见十分封闭,而又善变学优洞悉环宇”。荷兰人既能保证日本的封闭,而又能满足日本人的学习欲望。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选择通过荷兰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问“兰学”。
这里首先要提葡萄牙人,葡萄牙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大国,这源于其最早开启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由于对比邻居西班牙更加的偏僻,所以其市场狭小,严重缺少黄金、香料这些当时欧洲市场都紧俏的物品,其面对的只有大海,所以在15世纪就开始了航海探索,也就最早打开了亚洲日本商路的欧洲国家。
但是葡萄牙人在与日本人的贸易当中犯了一个日本人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传教”。(当然这时候西班牙人也来了)葡萄牙人因为在民族独立过程当中长期与异教的摩尔人占领者进行斗争,宗教的狂热是其最大的精神支柱,其希望天主教能够传遍世界,净化那些异***。(西班牙人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这却让其被挡在日本之外,这源于日本本土神道教的独特性,其是一种泛民化的本土宗教,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其倡导万物幽灵,多以自然、先祖、英魂为击败对象,是日本统治阶层维护统治的重要倚仗,外部宗教思想是绝对不可以染指日本的民族信仰,甚至佛教也因此几经沉浮。就这样,双方一个狂热一个固执,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
这时候,精明的荷兰人来了,荷兰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其很世俗,讲究“金钱至上”,其跟日本交往的原因很纯粹,就是为了钱。日本人由于也怕荷兰人跟葡萄牙人一样,所以,1641年德川幕府在长崎建了出岛这个地方(人工岛),用以同荷兰人进行贸易来往。荷兰人可以在岛上居住,但是不能下岛,日本人除了贸易或者公务以外也一律不准登岛。双方在彼此贸易来往的过程中,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得以传入日本,而这些知识就被称为兰学,而通晓荷兰语掌握这些知识的人称为“兰学家”。后来兰学为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快速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1为兰学著作,2为葡萄牙航海纪念碑,3为葡萄牙船队和传教士(黑衣),4为日本神社,5为曾经学习兰学的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印在10000日元上,感谢提供,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