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不需要体力是外行人的看法,其实不只是斯诺克,但凡是台球项目,都不是一个轻松的项目。这不只是因为体力活动,还需要大量的脑力活动。而斯诺克更是,斯诺克的含义本身就是一个脑力的游戏,而在这方面,男性天然比女性有优势。所以女子的斯诺克比男子差很多。
斯诺克比的不仅仅是体力,更考验耐力和毅力
第一,男性先天优势,因为斯诺克运动时间较长,往往大型比赛,到半决赛和决赛,往往是分阶段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很考验运动员的体力,耐力和毅力,更考验心理素质,自从这项运动兴起,都是男性主导,男性运动员多,有女选手很少。
第二,女性选手也有参赛,但是在资格赛阶段就被淘汰了,所以很少看到打正赛,我们在斯诺克大型赛事中看到的都是世界排名前面的选手,比如墨菲,及金左手威廉姆斯,塞尔比,奥萨利文,丁俊晖,傅家俊,特鲁姆普,已经退役的台球皇帝亨得利等等
第三,女性斯诺克影响人群少,关注度低,专门女性斯诺克比赛稍显业余,关注度很低,奖金少,因为喜欢斯诺克的人,更多的会去关注世界排名前面的选手,而很少去关注女性斯诺克的比赛,同时,女性喜欢斯诺克人极少,因为打斯诺克太难了,很多女性,不要说斯诺克,打美食黑八和中式黑八都打不好的,所以我们很少看到比赛,媒体也很少报道!
第四,与美式九球相比,斯诺克观赏性差,观赏系诺克需要耐心慢慢欣赏,场内观看业需要有绅士礼貌,不大声喧哗等,同时斯诺克选手着装必须绅士化,穿马甲,打领带,和男性选手没什么区别,假如穿着更女性化,比如性感短裙,我想可能会扩大观看群体,我们看到九球比赛,女生穿的就比较随意,同时也很受欢迎,潘晓婷在中国就很出名,人称九球天后。
第五,斯诺克是一项很难而且需要天赋的运动,需要从小就培养,需要个人冷静,思考,计算,沉思,毅力,攻防一体的运动,男性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这不是歧视女性,有的女生也打得很好,比如香港的吴安仪,这是进化的原因,男性在空间,计算,冷静思考方面有优势,斯诺克往往没有足球篮球的***四射,所以一般喜欢看斯诺克比赛的人,喜欢沉思,喜欢思考,喜欢独处,喜欢慢慢观察,并且看事物比较看得好远,看问题看本质,而这类人,往往属于社会中比较少的人群!所以说斯诺克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化的运动,不像篮球,足球一样,大众化,影响人群广泛。
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在很多竞技体育里面差异很大,这里面生理和力量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因素,在斯诺克里面虽然不需要太多力量,但是斯诺克的球台大,比赛时间长,对走位的控制和击球姿势要求会非常精细,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女子更多选择的是九球的比赛;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女子在打斯诺克时,因为胸部原因,所以在击球上会有影响,当然这个理论真实性与否不得而知;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斯诺克每局的比赛耗时比较长,对于女运动员的体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所以,综合以上,女子运动员参加斯诺克比赛很少能击败男选手就不足为奇了;
斯诺克不需要太多力量?与举重相比确实是。需要指出的是,发力透是斯诺克很多击球效果的前提条件,发力是决定选手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目前来说,女子斯诺克选手比男子选手水平差了一光年。下面来聊聊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些因素:
其实,不止是斯诺克,8球、9球乃至竞技体育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男子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仅有速滑、花游、艺术体操等几项例外。这与男女选手生理构造有着本质关系,身材、肌肉强度、韧性、持久性、四肢协调性都是影响因素。
身材
斯诺克标准球台内沿尺寸为3569mm x 1778mm,球台高度为851mm—876mm。这个尺寸对于身高普遍在160cm的女选手来说挑战巨大,而男选手身高高大得多,火箭180cm、塞尔比183cm、罗伯逊185cm,驼背哥沃顿看着更高。
面对大球台,高个选手优势尽显。女选手本身个子矮小,面对需要抬杆尾或者防止衣服触碰犯规情况,会有些有心无力;在一些母球靠台中间的情况,女选手四仰八叉趴在球台上也非常不雅观,这就导致她们使用架杆的频率会比男选手高,而架杆的难度很大,所以失误多也在所难免。另外,身材矮小对整个球形的发展趋势判断多少是不利的。
肌肉
体育训练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肌肉记忆力,这方面男选手起步就有优势。特别是斯诺克这项运动主要靠小臂发力(火箭等球员也喜欢大臂发力),男选手的肌肉力量就起关键作用了。发力有力母球控制范围才能更广,对局面的掌控性才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