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会后悔的!
前面那句话写于20小时之前。
我不会给你推荐学校。
因为我觉得你现在只是为了考上211院校而考,只是想改变一下身份,或者说是去镀金,而不是为了你的真正的未来而考。
因为你带着这样的想法,考上之后,还是会后悔。
什么样的学校容易考呢?现如今信息如此的流畅,过去容易被录取的学校,大家一定会在现在抢着去报考。
如果年年都容易被录取,那就只能说明这些学校和专业,没人愿意去。
想想看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会没人去报考呢?
如果只是学校的位置偏僻,两三年的时间大家都不会在乎。
如果年年都没人报这样的学校和专业,主要的原因就是应该这样的专业不好。
不知道题主所要报考的是什么专业,很难给题主列举几所比较好考的211高校,只能是从整体上来看,给题主推荐几所比较好考的211高校。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是B区高校,其国家线较低。位于云南昆明,是211高校但是属于照顾性的,也就是说国家当年是给每个省一所211高校的名额,云南大学就是云南省的唯一一所。
再历年的考研中,云南大学几乎每年都接受调剂生,而且有一些专业是招不够的。同时其很多专业的复试线也比较低,甚至有些专业复试线就是国家线。
由于地区B区,报考人数较少,相对于A区的大部分高校竞争力比较低,更容易顺利被录取。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位于陕西西安。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虽然其地处A区而且还是西安这样的大都市,但其名声完全被西安其他高校盖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校名听起来更像是一群民办高校往往被很多学生认为其不是211高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报考人数。
同样的,长安大学虽然是一所211高校,但也是末端211对于题主来说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其有一部分专业每年都是固定的有调剂名额。
推荐以上两所高校,由于题主给的信息实在是缺的比较多,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只是从宏观上,给予题主一些比较好考的大学。
但还是想和题主说,如果想考一所211高校,不要因为自己是普通二本线院校的学生就自动降低标准。因为你的本科身份并不能决定你的研究生所要就读的高校。
你好,谢谢邀请!
考研择校,大家都想读名校,可是自身能力有限,想上211,985,哪些相对好考呢?不少同学纠结于这个问题。如何择校?怎么选名校中相对好考的?下面谈几点建议。
1,到底如何择校?
择校首先考虑的还是你以后要去哪里发展,想去北京最好考北京的院校,想去上海最好考上海的院校。这样来缩小范围,锁定目标,减少自己的信息搜集工作。(ps:一般而言名校全国人民都知道,地域受限较小)
当然如果你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对城市没有要求,只想考个不错的学校,对于这一类同学,建议你可以直接向自己的直系学长学姐了解,他们去年报考了什么学校,相对好录取。如果自己没有资源,找辅导员啊,考研有时候也需要你迈开腿,张开嘴去打听,不要不好意思。辅导员也会很乐意将上一届学长学姐的一些信息提供给你。
个人建议:考研的小伙伴尤其是考985,211的最好4月份把目标定下来,所有考研的小伙伴最迟不能到9月份。因为专业课最迟暑假过后就要开始复习了。
2,考985,211难么?名校录取有潜规则吗?
考取985难不难这个问题。无非事在人为,你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和付出多大的努力,自然才会有多大的收获。
其实越是名校越公平,毕竟名校往往更受公众关注,黑幕这东西还是相对较少的。很多名校对外招生名额其实就是为普通院校同学准备的。要不每年也不会有那么多逆袭的故事。只要你在复试中表现的更优秀,学校也不会故意淘汰你。假如普通学校出身的你被淘汰了,往往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竞争对手表现的比你更优秀。至于网上流传的潜规则问题,大多只是失败者的被迫害妄想症。
3,怎样找到相对好考的985、211?
这个其实还得看专业、地域等因素的。当然抛开所有因素来谈相对好考的211大学,难度有点大。不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筛选一些211学校。
一、地域因素
一些二区的211大学,或许考研难度和竞争度不会那么高,但也是相对而言的。如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大学等等都是二区省份的211大学。
一区的部分211大学。这个就更是相对而言了,不排除有的211大学部分专业有逆天的分数要求。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昌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大学、东华大学等
二、看每年211大学的调剂名额。
对于那些年年有调剂需求的211大学,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该校在一志愿上的生源质量和报考竞争度并不是很高,适合捡漏。这样的学校有没有,多去找找还是有的。比如福州大学,211大学,几乎每年都有调剂缺额的需求。
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非特色专业高校
怎么理解?就是报考一些专业性比较强但又不是该校的热门、特色专业。比如像医科类大学里面的一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农林业大学里面的一些非该校的特色专业。
如一些211高校的农林类学校。如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的高校普遍竞争度较大)、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以上的学校都仅仅是相对的,还需题主再仔细斟酌。
考研不要想好考一点,而是考好一点,考研付出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只是努力程度的区别,因此做好攻坚攻难的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学校,再拼搏一次,为将来择业或深造,打个好基础,这就体现在你将来的薪水和工作发展上。